莫家浩|罗越迷踪

20世纪前中叶,考古学人们也曾在柔佛河畔的哥打丁宜(Kota Tinggi)及旧柔佛(Johor Lama)等地发现中国汉代及唐代陶瓷碎片,以及来自印尼的玻璃珠子,它们皆成为讨论神秘的公元8世纪东南亚古国——罗越,其实位于柔佛南端的重要物证。

就在上个月,国家文化遗产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环球考古研究中心(GARC)对外宣布,在吉打铅县的武吉皂礼(Bukit Choras)发掘一处据推测建于公元8至9世纪的陵庙(Candi,亦译禅邸)建筑结构遗迹,并在此发现了一些古陶片、泥牌(kalam semah)带有南印度跋罗婆(Pallava)文字的古文铭物(prasasti),以及两尊以灰泥(stucco)材质制作、真人大小、保存相当完整的塑像(arca)。

在布秧谷(Lembah Bujang)历史遗迹群当中,武吉皂礼是唯一落在日莱峰(Gunung Jerai)以北的遗迹点,早在19世纪中叶便已被英殖民地官员发现,并在1930年代末,由东南亚史学家夸里奇.威尔士(H.G.Quaritch Wales)进行过初步的考古勘察,当时也发现了一具刻有跋罗婆文《缘起偈》的石制佛教信物,与此次新发现的古文铭物形制相似。另据GARC释出的照片,新发现的泥牌上貌似有舍利塔(Stupa)基座的图案,至于那两尊灰泥塑像则似乎皆呈现结跏趺坐的姿势,按考古团队主要负责人的说法,撇开苏门答腊与爪哇,这还是人们首次在布秧谷遗迹群中发现灰泥材质的塑像。

*全文/视频仅开放予VIP付费会员浏览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
*全文/视频仅开放予VIP付费会员浏览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