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丁贤 |别让巴勒斯坦把大马分为两边

马来社会挺巴的立场和情绪,有他们的道理,只要不走极端,应该被尊重;而华社对和平安宁的期许,也应该获得马来社会的理解和包容。

vip-slider_1031_yiba_2

在以巴冲突引发的沸腾情绪中,大马人民似乎被分为两边,中间彷佛隔着一条约旦河。河的这一边是兄弟同志,河的那一边是对手外人。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社区有个各族居民成立的手机群组,平常都是交流社区事宜,从交通、卫生到饮食,大家关系融洽,也改善不少生活问题。

以色列和哈马斯爆发冲突之后,群组内战争讯息泛滥,情绪日渐升温,一些人立场也越显强烈。有些居民开始不容忍不同意见,只要看法有所不同,就要被冠上“xx同路人”的标签,还被批评“冷酷无情”;另一方不甘示弱,也引经据典的进行反击。

有如巴勒斯坦情况,群组内出现另类的语言暴力和轰炸,成为另一个战场。没有人再讨论社区课题,这个群组也不再服务社区。

最终,部分居民退出,另行设立群组。可惜的是,过去的融洽互助,不复存在,社区也隐然出现一道裂痕,而且明显是依种族和宗教之分而划分。

同样的,教育部要举办“巴勒斯坦团结周”,很快的,大马也出现“挺巴周”和“反巴周”两派。

华社和东马社会普遍认为无须举办“巴周”,避免暴力和仇恨文化入侵校园,特别是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手持假枪,以及宗教学校射火箭焚烧以色列国旗,更让大家担心失控。

不过,马来社会则倾向支持“巴周”,认为这是声援巴勒斯坦,也是灌输斗争意识的时机。

当公正党12名华裔议员要求教育部停止“巴周”,很容易的就成为来自政府和反对党攻击的对象。伊斯兰党指他们是西方媒体和以色列的同路人,巫青团长阿克马要安华把他们送去加沙。

然而,不管是伊党或巫青,都有意或无意的“看不见”12名议员支持以人道和平方式支持巴勒斯坦,而不是诉诸于暴力仇恨。

*全文/视频仅开放予VIP付费会员浏览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
*全文/视频仅开放予VIP付费会员浏览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