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草 | 读书不是为了考试

科举不是公平的,必须先考核考生背景才能得到准考证,倡优奴婢的后代不许参加考试,南方福建广东的录取名额也少,直到大唐依然歧视南方人。

aaa
赵志伟《读书万岁》,台北,实学社,2003

年少读《菜根谭》,曾读到“读书要读到手舞足蹈”,想必爱书之人必有同感。

别人花费多年时间整理的知识,我读书就能获得,西汉扬雄说:“观书者,譬诸观山及水。”读书可以浏览不同时代不同脑袋的思路,何乐不为?

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诗经》是春秋诸国民歌集,歌词涵盖百物之名,在书籍不多又难以获取的当时,不读《诗经》,连讲话都没内容。一如黄庭坚所言:“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气质都没了。

曾有一位学生告诉我:“我想快点毕业,因为不想再看到书了。”我听了伤心又担心,后来她果然辍学。我想她恐怕搞错了,令人讨厌的不是书,而是书对她的延伸意义——考试。

《读书万岁》作者专攻语文教育和教学理论,他搜集六十位古人的读书法,读《易经》至穿竹简的牛皮绳多次断裂(韦编三绝)的孔子,从十岁开始遍读古书、二十岁开始漫游全国实地考察书中典故的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下启蒙读本《千字文》的周兴嗣,藏书八万卷的朱彝尊等等,他们皆爱书成痴,读书成癖。

然而考试制度的演进,改变了读书的环境。

春秋战国孔丘、苏秦、韩非读书以求赏识自己的君王,以发挥理念。西汉是由地方推荐贤才,再经考试鉴定,直到隋炀帝才发明科举制度,广纳天下读书人。

然而,科举不是公平的,必须先考核考生背景才能得到准考证,倡优奴婢的后代不许参加考试,南方福建广东的录取名额也少,直到大唐依然歧视南方人。

*全文/视频仅开放予VIP付费会员浏览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
*全文/视频仅开放予VIP付费会员浏览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