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水(中)| 若食客心理恐惧未退 日餐馆或转型 寻出路
有的日本餐馆在核污水排海第二个星期生意跌了大约10%,他们对于此课题的后果难以预测,有的开始思考推出非海鲜类餐单,转型寻找出路。

报道:苏俐婵,包素菡、马晓娟、梁德福
摄影:陈敬晖
有的日本餐馆在核污水排海第二个星期生意跌了大约10%,他们对于此课题的后果难以预测,有的开始思考推出非海鲜类餐单,转型寻找出路。
本地日本餐馆业者表示,其实市场上大部分日本餐厅的食品来源,尤其是海产都不是从日本进口,连很多原料和食材虽然写着日文,但大多数非日本生产。
陈家钧:大部分食品非日进口

日本居酒屋业者陈家钧认为,市场上大部分日本餐厅的食品来源,尤其是海产,只有10至20%是从日本进口,如最畅销的三文鱼,几乎都是来自挪威。

他在雪隆开设了4间日式餐厅,经营日本餐饮业有7年。他说,一些食品、饮品的标签写着日文,其实是中国制造,市场上很多日本米是越南生产。

他表示,从日本进口海产比其他国家成本更高,所以源自日本的海产非常少数,如鲷鱼是其中一种;至于三文鱼是从挪威进口,吞拿鱼来自印尼,鳕鱼是俄罗斯或中国的。
“据我认识的日本籍师傅了解,日本一些海产都是养殖的,例如鰤鱼,因为出海捕鱼成本较贵。”
“我们在八打灵再也分行和主打海鲜的日式餐厅采用日本进口的海产只有5%,而且部分是养殖的。”
日本福岛排核污水之后,陈家钧认为食客流量还可维持。
张自力:食材安全才能永续经营

位于芙蓉新落成的日式料理店业者张自力(21岁)坦言,该餐馆2个月前才开张,如今发生核污水事件,虽然生意暂时未见影响,但长远下去恐难支撑。
“可能新开张的缘故,晚餐还有不少顾客,也没有食客询问食材来源或对核污染表达担忧。”
反而他比较忧心忡忡,毕竟餐饮业要保证食材百分百安全,才是永续经营之道。
他说,有关排核污水事件太多“专家说”,没有真正的数据证明核污水究竟会否造成伤害,伤害程度如何,仍是人云亦云阶段,所以大部分年轻人还未真正关注。
“我们的日料店属于连锁经营,总公司保证所有食品货源的安全性,我们才能安心做,也可以更好应对食客的担忧。”

即便如此,张自力坦言,目前核污水暂时未对海域物种构成影响,然而,若长期排放放射性物质,往后海洋的生态发展不免令人担忧。
陈俊宇谢傲庭:生意额降10%

日本福岛排放核污水第二个周末,怡保日本餐馆的食客明显减少,有业者开始感受到冲击。
业者抱着观望态度,如果食客对日本海产的恐惧未能解除,或改从台湾和中国进口水产作为日本料理食材,也不排除会转型。
怡保纯日本料理店(Jun Japanese Cuisinen)创办人陈俊宇和谢傲庭表示,日本排放核污水第二周开始感受到生意受冲击,顾客担心日本水产受污染,尤其是作为刺身的食材保持高度谨慎。生意额下降了约10%。
对日水产采观望态度
他强调不是所有食材都是从日本进口,只有当季鱼类来自日本。为了保持新鲜,这些鱼进口时装在冰镇箱子,进口后必须在3至4天内食用,否则只有丢弃了。
“日本供应商指出,他们的水产都经过日本检测和发出卫生证书,证明可安全使用。”
他们目前会采取观望态度,若顾客心理恐惧未退,或会改从台湾和中国进口水产作为日本料理用途。
林高康:少采用日生鲜水产

关丹川日式料理餐厅生意未受到严重影响,但业者还是做好心理准备。
东主林高康也说,日本餐很多水产和食材非来自日本,如三文鱼多数从挪威进口,生蚝多数是美国,还有一些食材来自法国及西班牙等。
他表示,日本水产生鲜空运成本高,本地人均消费介于三四十令吉,而且多数倾向熟食,所以他们很少采用日本生鲜水产。
他们会密切关注市场反应,若消费者无法接受日本水产,餐馆将调整和暂停供应,以便食客吃得安心。
陈怡元:或推新食谱取代海鲜

马六甲富国料理创办人陈怡元说,业者还在等待政府的最新决策。如果政府禁止进口日本海产,业者只能接受。
他个人想到的替代方案是,如果海鲜不行了,就以新食谱或其他食材取代,已构思可能推出羊排。
“大家讲求食品安全与个人健康,日本福岛排核污水,也有可能流到东南亚海域,人人都担心海产受污染,所以业者须要想替代方案。”
张福联:对日科技有信心

鲁容SaKura House东主张福联比较淡定,对日本科技有信心,“日本的科技很厉害,我相信他们会妥当处理这件事。”
他说,日本餐厅不是所有食材都来自日本,目前为止,该餐馆的生意一切如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