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球 | 筷子与趁热吃

最近敦马哈迪医生在其大作《抓住希望:为新马来西亚继续斗争》推介时表示,马来西亚各个族群都保有自身文化,如华人依旧用筷子用餐、讲华语,且仍旧将其身份与祖辈的出生地链接起来,因此未能很好地融入大马社会。言下之意,就是华人不入乡随俗,不用手抓饭吃,一直与中国保持藕断丝连关系。

华人之用筷子进食,有其因素。先谈中国的生活习惯,中国四季分明,尤其冬季,食物必须热乎乎,也得趁热吃,除了可驱寒保暖外,食物也比较新鲜,不然冷切了饭菜凉,就难于下咽甚至无法进食。

华人移居马来西亚后,依然保持这种饮食习惯。或许大家认为马来西亚没有冬季,我们不需要趁热吃,也可以不用筷子吃饭了吧?这只对了一半。虽然没有冬季,但华人依然觉得趁热吃对身体好,比较美味可口。相信大家都曾受到老人家碎碎念:“趁烧食”(趁热吃)、“紧食,无就无好食咯或面会胖去无好吃”(快点吃,不然就会不好吃或面条膨胀就不好吃)。也就是说,华人的饮食观念认为食物必须趁热吃比较美味,冷切了就不可口,对身体也不好。既然趁热吃,请问不用筷子或汤匙,可以用手吗?当然不可以,我们的手无法忍受太过热的食物,尤其汤面更是难于用手进食。峇峇娘惹族群也是华人,他们习惯用手吃饭,那得待到食物较冷之时才能进食。


*全文须登入为普通会员即可开通阅读权限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
*全文须登入为普通会员即可开通阅读权限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