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敬咏|为三座农田灌溉回忆

我现在耕作的农地,在柔佛居銮和亚依淡之间,中央政府设立的科技农业园区内。如果曾经从高速公路亚依淡出口去过居銮的读者,留意驾驶座左边方向,会在园区办公建筑附近看到一群群人工饲养的小鼷鹿。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飞鸟集》泰戈尔

我第一次耕耘的菜园坐落在新山以北靠近柔佛河口的郊区。这个地区马来名为Sungai Tiram,中文可以翻译作“蠔河”吧。名为蠔河,想必这里从前盛产牡蛎。这只是我的猜想,因为这里的河流流域靠近新山,适合贝类生长。我记得小时候曾和家人去过新山的海滩挖蛤蜊(是的,新山有海滩)。隐约的记忆中,我一手拿着小铲子,一手提着塑胶桶,走在退潮的沙滩上,到处都是坑洞,是前人挖蛤蜊留下的。有时浪稍稍划过脚趾的时候,沙微微下沉,脚底下会感觉到填塞在沙堆里头坚硬的蛤蜊外壳。新山曾经富庶的热带海滩,留下过我童年的脚印,城市的发展像退潮的海浪,不只把我的脚印,连同这里曾经的生活确幸也抹去了。

蠔河是靠近柔佛河口的一大支流,乘船可以进到柔佛内陆地区。柔佛河口曾有许多南来华人的聚居地,如今却多剩下马来村。蠔河区有座超过百年历史的华人古庙——地南古庙,如今香火尤旺。可以想像下南洋的祖辈们曾在这里四周开垦,那盛极一时,一波又一波的南来移民潮将这里的原始沼泽森林,翻覆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园丘。

*全文/视频仅开放予VIP付费会员浏览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
*全文/视频仅开放予VIP付费会员浏览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