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草 | 形塑今日的关键15年

孙中山的革命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民主国家,而今看来,今天仍在历史的中场,戏仍在走,盖棺定论言之过早。

方德万《战火中国1937-1952》,台北联经,2020年

以前在学校读历史,误解改朝换代像听卡带换面,而中国清史专家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才让我真实感觉到其中的冗长过程,明朝被满清人消灭到完全殖民,就花了超过60年的时间。

然而越接近现代,罗生门越多,历史的真相越难厘清,反之我们读到精简的、已成定论的古史其实都是历代过滤、重修之后的产物,很多不同的声音已经被消声。即使是现代,由于政治上的忌讳,有些史料被列为机密,要等待百年后才能解密,所幸,现在去古未久,经历过二次大战的史学家也还活着,因此方德万教授这部作品弥足珍贵,因为这是他研究二次大战东亚战史30年的精粹,随着许多资料的出土,他终于有机会写下结论。

「为何今天的中国是这个样貌?」这是他提出的问题。关键年代就在1937到1952年,那片土地被各种各样的内战、外敌所困扰,还卷入世界大战,这15年是历史的转捩期,形塑了今天的中国。

事实上,自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之后,战火从未真正停息。孙中山模仿当时欧洲纷纷以民族主义成立的国家,也想建立一个巨大的中华民国,但清廷瓦解后,各地军势力也想成立自己的国家,孙中山试图说服他们加入像美国一般的共和国,后来失败,又以「北伐」试图武力统一,但又出现由苏联栽培的共产党,以思想间谍渗透国民政府,同时因明治维新而现代化的日本,也想模仿满清人的模式,试图殖民内乱中的中国。

试想,当时的领导者处于这种纷纭的困境中,真的是感觉茫茫无终日。

方德万清理历史脉络,身为荷兰史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以及被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后裔,他说这本著作是「一本非常私人的书,是真正为自己而写」,因此里头并不花很多时间叙述历史细节,而是直指重点,更重要的是看他这30年来研究的评论。

由于他的立场中立,能够不落两边,而是以受害者家属的心情来描写,所以他引用了许多私人资料,尤其是蒋介石日记,还有齐邦媛《巨流河》以及陈克文对那个时代的回忆。(蒋介石从1915至1972年,直到他手部肌肉萎缩症不能动笔为止,总共写了57年的日记,世界少有。他的日记珍贵不言而喻,不但保存历史,也保存了他的心境变化,因此2004年保存在美国后,吸引了世界各地史家前来调阅)

孙中山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他的革命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民主国家,让这片国土上人民摆脱千年枷锁。而今看来,今天仍在历史的中场,戏仍在走,盖棺定论言之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