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泰国华人:不畏艰难留根脉 新生力量传薪火【东盟专题‧动感泰国/04】

泰国政府在1950年起落实20年的排华政策,民间也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人掌握泰国经济命脉而产生排华情绪,当地华人为求自保,大多主动放弃原来的姓氏,改用相同意思的泰文作为新姓氏或是当地原有的姓氏。

孔堤公学的小学生快乐学习华文,对他们而言,这是祖辈的语言,也是通往世界的语言。

报道:许俊杰
摄影:陈敬晖

历史上,泰国政府为了强化民族意识、同化华人,多次落实了华文教育限制政策,导致泰国华教出现跨越至少两代人的断层。

1918年,泰国政府颁布《暹罗民立学校法》以管理华校,3年后再颁布《暹罗强迫教育实施条例》,结果,从1933至1935年间,共计300所华校因为不合条例被迫或是自动停办,逼使华教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从1938到1944年,銮披汶政府实行亲日排华的外交政策,并主张“唯泰主义”,禁止华文教育,当时全泰国的华校几近全军覆没,唯一幸存的华校也改为泰校。华文教育的传承,仅能由小班制(不超过7人)的家庭教师来延续。

1948年后,因銮披汶政府再度掌权,政府更严格的限制华校,例如小学华文课只能教授至四年级,一周不能超过10小时、不能提及中国习俗文化等条件,因此华文学校逐渐式微。


*全文须登入为普通会员即可开通阅读权限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
*全文须登入为普通会员即可开通阅读权限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