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宜|饱足是一种渐层
唯有兼顾美味与份量,才能构筑一场美好的餐饮经验。放远来看,这也如同人与人的关系,同样是爱,给出自己认为好的是容易的,但给出对方要的是难的,因为要先观察、聆听、确认,再给出对方需要的爱,给多了是溺爱、给少了会匮乏,怎么样才能刚刚好?唯有用心的人,才会知道。
工作之故,近期较常到高雄接触精致餐饮(Fine Dining)。听见高雄厨师说:“一定会让你吃得很饱。”关键字“饱”竟比“美味”出现次数来得多。把这话说在前头,似乎在抚平消费者的焦虑:“美不美味看个人偏好,但起码一定让你吃很饱,这是诚意。”
高雄位于台湾西南部,我发现台湾虽是一个小岛,南北饮食习惯还是有些差异──北部人怕太饱、南部人怕不饱。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吗?倒也不是,从Google评论里,不时看到有人对一些餐价台币2000元起(约马币300元)的餐厅留言:“好吃是好吃,却没吃饱。”、“花那么多钱,还吃不饱。”评价的星星数就给少,“饱”的议题,成了高端餐厅业者的无形压力。
厨师说这话明明想让我安心,反而让我担心了,因为我不想吃很饱,我只想刚刚好。或许有人会建议,那就不要吃完,量力而为就好;只是在惜食前提下,我也想吃完,不辜负厨师的心意。
在餐饮业打滚20年,这几年才细察到,“饱”看似一个字,但其实是有渐层的──七分饱、八分饱、刚好饱、太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