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浩 | 观音寺碑匾

悬挂在观音神龛顶上的“慈云普照”牌匾,落款为“梨囒合港众弟子同敬”,初次见到,着实有点伤脑筋,甚至一度猜想,旧时边佳兰莫非有处地方叫做“梨囒合港”?

顺着上一篇《观音寺山》谈到的边佳兰内陆港脚、观音山与观音寺的渊源。时至1910年代,柔佛甘蜜种植的荣景不再,根据柔佛政府档案记录,在边佳兰,一些离开甘蜜种植园的港脚工人开始从内陆迁至沿海一带生活。大约在1920年代初,5名昔日港脚的工人,自发一同回到观音山,将仍留在该处的观音寺佛像金身,奉请至边佳兰大湾与三湾交界的鸡丘(Bukit Ayam)山脚下奉祀,尔后盖了一座小庙。后来,边佳兰一带的华人齐心协力,将观音佛像金身从鸡丘迁至三湾海边,并于1925年在三湾建成一座规模更大的庙宇,而这便是三湾观音寺的由来。

作为1925年庙宇落成的证据,三湾观音寺如今仍保存着两件文物,也是边佳兰地区罕见有年份可考的战前庙宇金石材料。一为原本悬挂在观音神龛顶上的“慈云普照”牌匾,上款曰“民国乙丑年三月吉”,换算为西历,即公元1925年3月至4月间;落款为“梨囒合港众弟子同敬”,初次见到,着实有点伤脑筋,甚至一度猜想,旧时边佳兰莫非有处地方叫做“梨囒合港”?

翻阅文献资料未获解答,两、三个月后重返当地考察,我试探性地问观音庙理事“梨囒合港”在哪里,对方一脸茫然。于是我带他到了庙里,指了指高挂的匾额,对方才恍然大悟般解释道:这匾的落款“梨囒合港众弟子同敬”上面本来还有一个“彭”或“嗙”字,但在2004年观音寺大重修时,庙方将这块牌匾外缘添加上木框,恰好遮着了该字,以致落款只剩下“梨囒合港众弟子同敬”而已。

三湾观音寺“慈云普照”匾(作者摄于2015年)。

*全文/视频仅开放予VIP付费会员浏览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
*全文/视频仅开放予VIP付费会员浏览
已是 VIP
 
普通会员
member login packagemember login pack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