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筑迹|林明的聚落形态及人文风貌
林明镇不是依赖井水或河水生存。英资公司早在规划林明各个区域时,引山水进池子来提供饮用水,其中就有名为“厂工寮”和“银坑”。以前的居民需要常到那里挑水回家,或者带衣服到那清洗,或者戏水洗澡。
文:蔡慧琳(彭亨关丹人,中国东南大学在读建筑系硕士)

五六十年代,我的外公开始在林明卖濑粉,母亲在林明长大,父亲也曾在林明短暂工作,所以林明就像自己的故乡,充满了许多回忆。林明是藏在山谷之间的小镇,除了仅有的蜿蜒乡间路与外界联通,几乎与世隔绝,曾因锡矿产业而繁荣。
19世纪末,英资公司向彭亨苏丹租赁该地发展锡矿产业,开启了100年的辉煌历史,直到1988年锡矿经济日渐衰退下,PCCL公司(Pahang Consolidated Company Limited)正式结业,小镇也无奈地开始没落。[1][2][3] 1988年始,当地居民和政府[4]一直设法努力让小镇转型发展为文化历史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