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慌罗生门(二)| 米较商亏本收购“技术”问题致缺米
作为国内最大米仓,供应全国43%白米需求的吉打,同样面对人民抢购白米情况。

联合报道:黄惠玲、陈嘉盈、黄腾辉

作为国内最大米仓,供应全国43%白米需求的吉打,同样面对人民抢购白米情况。
吉玻米较公会主席黄康靖说,本地白米的供应充足,只是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才出现缺货。
吉打产米亏钱卖,米-FZ100444359010-579x800.jpg)
他表示,虽然现在稻谷收购价从每吨1700令吉降至1300令吉,但未收割的稻农仅有10%,影响并不大,而政府不调高本地白米每10公斤26令吉的顶价,让米较商做亏本生意。
一吨稻谷仅获580公斤米
黄康靖解释,米较商向稻农收购稻谷,每吨仅取得580公斤白米,其余都是废料;这只是原料的成本费用,还不包括其他费用。
黄康靖透露,政府规定米较商卖给米商的价格是每吨2250令吉,但目前市场成本价是每吨3190令吉,米较商已经做着亏本生意了,如果政府没有调高本地白米顶价,只会让白米供应课题雪上加霜。
“根据政府规定的价格,米较商就亏了940令吉。如果不调高本地白米顶价,米较商无法承受后面的连锁性影响。”
向政府请愿调高顶价
他透露,该米较商公会与吉打米商公会、霹雳米较公会和威省米较公会致函首相,副本也发给农粮部和内贸部,向政府请愿促正视本地白米顶价15年未调整所引发的供应问题。
“政府应该把本地白米的顶价定在每10公斤30令吉以上,才能平衡市场供应。”
他希望政府在照顾消费者之余,也要顾及供应链成本增加问题,否则只会恶化下去,本地白米依然缺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