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诈将心偷(三)| 监管不力 资金使用欠透明 慈善募捐乱象丛生
在马来西亚,慈善募捐看似流程简单,但实际操作却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资金使用透明度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慈善募捐乱象丛生,让公众的信任度不断下降。
独家报道:林佳香
独家摄影:林明辉
在马来西亚,慈善募捐看似流程简单,但实际操作却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资金使用透明度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慈善募捐乱象丛生,让公众的信任度不断下降。
美门残障中心(甲洞)主席蔡宗荣(64岁)向专案小组详细解读马来西亚慈善募捐的法律法规和现实困境。
他指出,虽然马来西亚有完善的募捐条例,但在执行过程中,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导致财务作假和资金滥用现象。
非政府组织可依法筹款
熟悉社团注册法令及募捐条规的蔡先生解释,任何团队只需要向社团注册局注册成为非政府组织(NGO),便可依法发动筹款,然而每次筹款活动都需要列明意图并进行申请。
无论是沿户募捐、街头募捐、义卖会,还是在公共场所募捐,都需详细说明筹款目的、目标金额、受惠群体、款项用途、活动时间和地点,并备齐相关文件,向邻近的警局申请准证。
“如果没有完成上述步骤就展开募捐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定罪,负责人可能面对不超过5000令吉的罚款,或不超过两年的监禁,或者两者兼施。”
蔡先生强调,社团注册局对于对外募捐的条规做了详细规定,任何募捐活动都必须遵循数个准则:阐明受惠者的个人或团队资料、募捐方式、目标金额,以及流向清晰的账目记录,这些准则既是对募捐者的约束,也是对社会公众的承诺,确保每一分善款落到实处。
需拟计划书 列筹款目标
他以美门残障中心为例,若该中心计划发起一场义卖会,旨在筹款购买电动轮椅,他们需制定一份详尽的计划书,列明义卖会的时间、地点、参与摊位的类型,以及具体的筹款目标金额。
获相关当局批准后,中心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并在募款结束后,于规定期限内结算款项,移交给受惠群体。
蔡先生也指出,若筹款活动超出预期,捐款超出原定目标,机构需在报告书中列明,并申请将多余款项用在其他慈善用途,否则就必须将超出部分退还给捐献者。
“若无法按照条规执行,将被视为非法募捐,一经定罪,可能被判不超过3年监禁,或不超过1万令吉的罚款,或两者兼施。”
蔡先生指出,很多时候执法的监管流于形式,募款过程和资金来源的审核相对宽松,导致募款行为脱秩。有些组织甚至通过夸大或捏造事实的方式,募集超出实际所需的资金,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许多团体在筹款后并未公开详细账目,外界无法监督资金流向,特别是涉及大型的国内或国际捐款时,缺乏透明度的问题尤为突出。”
无证募捐被控不常见
让蔡先生遗憾的是,尽管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但由于举报成本高昂且难以收集证据,机构或个人因无证募捐遭到提控的案例并不常见。
他指出,随着公众对慈善透明度的要求提高,相关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对募捐活动的监管,确保每一分善款用在正确之处。
他说,政府需制定更加细致的监管框架,从源头防范资金滥用,通过加强对募款活动的监管,制定更严格的法规,提供更便捷的举报途径,才有望看到一个更加透明、公正的慈善募捐环境。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募捐活动的初衷,将善款用到实处,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也能让慈善机构重获公众的信任,真正为社会带来福利。”
不同形式注册 法律法规不一
根据《星洲日报》早前的报道资料,法律允许慈善公益组织以不同形式注册成立,普遍上会选择在社团注册局(ROS)或大马公司委员会(SSM)下注册。然而,向不同政府机构注册的慈善团体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结构、以及财务账目记录和稽查要求皆有所不同。
向SSM注册的慈善机构,每年须呈报详细的账目报告,并通过严格的稽查审核;在ROS下注册的慈善机构,财务账目的稽查显得较宽松。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监管力度有落差,也为一些不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