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系德 | 为凳仔掹牙 踢燕子 劈公仔纸
妈妈曾亲手为我们制作玩具,用硬纸皮剪成几个小小的圆形,叠在一起,正中央戳穿一个小洞,插几根鸡毛进去,做成毽子给我们踢。那时我们用广东话把毽子唤作“燕子”,口口声声“踢燕子”。但真正的燕子会飞的嘛,哪会任人来踢?

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可玩,我和三姐见到家中一张矮小的长方形小凳仔,那几根用来钉稳凳脚的铁钉过于残旧而松脱,钉头从凳面上突了少许出来,我们灵机一触,就用来玩一场“牙医掹牙”游戏,用工具箱里的“虾公钳”将铁钉当作“凳仔弟弟”蛀坏的烂牙强力拔出来!凳仔少了几根钉,凳脚松脱摇摇欲坠,已不能再坐,妈妈大骂:“真系生老虎都畀你哋玩死呀!”
妈妈曾亲手为我们制作玩具,用硬纸皮剪成几个小小的圆形,叠在一起,正中央戳穿一个小洞,插几根鸡毛进去,做成毽子给我们踢。那时我们用广东话把毽子唤作“燕子”,口口声声“踢燕子”。但真正的燕子会飞的嘛,哪会任人来踢?我想,也许因为毽子的鸡毛向上分开两边,有点像燕子分叉的尾巴,才这么叫的吧?最近翻查资料,得知原来在中国古时,毽子的确有“燕子”的别称,踢毽子称为“打燕”,还有两句古诗:“踢碎香风抛玉燕,踏残花月上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