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球 | 生前准备寿板
棺木是人们所避忌之物,摆在家里会引起人们的忌讳,于是乎涌现了相应的风俗,如徛寿可增添岁寿,竖寿兼祝寿是很有福气的好事等等。一些普通人家没地方存放寿板的,早年曾有将棺材本寄放在寿板店老板手上,或是寄存在地方领袖之处,并嘱托百年后为他料理后事。
寿板就是棺材,亦称棺木、寿木、大厝等等,是人死后办丧事期间,供放入遗体,直到出殡入土埋葬或火化为止。在以前的农业社会,人们会为身后事做好准备,通常会请木匠来做一具棺木,以备本身百年之后使用,棺木就放在家里,每年都得换新的金花及红布,俗称“徛寿”(竖寿,福建话徛是站立之意)。华人南来我国后,也把这种风俗带过来,一般以福建人居多,潮州等籍贯也有此俗。
刘浩然着《闽南侨乡风情录》:“竖寿俗称竖板,闽南民俗,一些家庭经济比较宽裕者,经常事先为长辈准备好寿板,择定良辰吉日,请木工师傅按传统体式把木板加工制成棺材……俗称竖板也称竖寿。因棺木制成油漆之后,要竖立于厅边,竖寿之称由此而来。木工把上等木料制成寿板之后,只是一具素坯的棺木,此时还得请油漆师傅来油漆……竖寿兼祝寿,闽南之俗,常有年当六十花甲或七十古稀之期,请木工提前来制作寿板,油漆完工之后,并兼做六秩或七十大寿者。是日亲朋戚友登门祝寿,并赠贺寿仪,主人设宴招待亲朋戚友,庆贺一番,并在当天择定之吉辰,把新制好之寿板用新买的灯芯草席包扎定当,扛入厅中,男左女右竖立于大厅之侧,下面用薄石垫起,以防潮湿,寿板上面,正中贴了一个用红联纸写好的斗大的“福”字,两边再贴上一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对联。上侧又插上一对春花,因此俗乃将制好漆完的寿板竖立于厅边,所以俗称“竖寿”。闽南之俗,认为竖寿兼祝寿乃是一种福气的表现,所以过去颇为风行。”
徛寿通常是将棺木站立斜靠在墙,上述数据显示,此俗通常见于比较有钱的人,而且得长期保护好它,竖寿兼祝寿更是很有福气之大事。
徛寿之俗在我国曾经有过,并不是很盛行,通常是一些富裕人家或郊区地方才有,且多将寿板横摆。按照民间的说法,竖寿可以为自己添寿。通常他们预先做好或购买寿板,就放在家里摆着,直到百年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