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没娱乐 王光辉集邮成爱好 从一张小图认识全世界
66岁的王光辉,他的家族里就有数人是集邮的爱好者,家中也收藏了多本珍贵的集邮簿及首日封,有些甚至超过50年,发行自上世纪的七十年代。

报道/摄影:黄家强
在那些年没有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年代里,大家的联络主要管道就是寄信,因此催生了集邮的爱好,但是随着工艺及科技时代及地球村概念来临,集邮爱好,几乎也慢慢被时代洪流淹没。
提到集邮爱好,在未有手机之前,可谓是全民的集体爱好。无论是孩童、少年或成人,往往通过寄信、收集信封及与朋友互相交换的模式,来获得各种不同的邮票。
66岁的王光辉,他的家族里就有数人是集邮的爱好者,家中也收藏了多本珍贵的集邮簿及首日封,有些甚至超过50年,发行自上世纪的七十年代。
通过首日封邮票了解背景
本身是前媒体工作者的王光辉,从小的学业表现都非常好,他向记者坦言,通过小小一张邮票,让他认识了很多国家及地方的风土人情。
他从小就很喜欢集邮,因此非常留意相关的消息,一有新邮票或是首日封发行,就会马上去邮政公司排队购买,因此家中累积的邮票及首日封越来越多。
他坦言,小时候没有太多娱乐,因此集邮就成为最大的爱好,从60年代开始,他就通过一张小小的邮票,认识了很多国家的风土人情,例如数十年前收到婆罗洲(Borneo)的邮票,心里纳闷这是哪一个地方,过后仔细翻找书本,终于认识婆罗洲,就是指如今的沙巴和砂拉越,而且与印尼加里曼丹组成的一个大岛屿。
此外,一些富有纪念价值的首日封上,也是因为当时配合一些特殊节日或是文化而发行的,例如我国推出国产车、发射首枚人造卫星等,因此王光辉也是通过这些首日封及邮票,加上自己翻阅相关资料,得知很多资讯,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很多知识都是课本没有的。
他也坦言,直到八九十年代,由于有了家庭,孩子也出世了,他才慢慢停止集邮的习惯,专心在工作上打拼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