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瑜 | 活下去的勇气

孩子小的时候,爸妈总是搂着baby,用慈爱、有趣的表情,说了好多充满开心鼓励的话,然而维持不了几年,爸妈的话语有了变化,不是质疑,就是开骂。
照道理,原生家庭是充满温暖、放松的避风港,有些爸妈却不自觉地用错误方式“问候”儿女,让孩子有了活不下去的感觉。
闷闷不乐的他
15岁的雷峰成天闷不吭声,忙碌的爸爸,盯着他不放的妈妈,两人都使不上力;初次见到雷峰时,他全无回应,通常是面无表情,低垂着头;若抬起头,神情也是虚无飘渺。
妈妈的话很多,话匣子打开,就滔滔不绝,她的紧张和焦虑,不但让雷峰眉头皱得更紧,连我都坐立难安。不再阻止,可能连祖宗八代都要一一详述。
“可以让我们单独对话吗?”
碰到如此爸妈,莫怪孩子懒得开口。必须请他们让出时间、空间,孩子才有机会倾诉。
妈妈微胖的身躯离开我们的视线后,雷峰终于开口了:“我不想活了!”
轻描淡写的几个字让我震惊了。我坐正了身子,又倾身向他。
接下来听到一个青少年内心深处的疑惑。
“为什么我妈妈一开口就是咀咒我。我考试的分数稍微差一点,她就说:‘你不想活了?’,我的房间乱了点,她就说:‘你不想活了?’,这几个字动不动就冒出来,我心里一烦,真的就想──干脆别活了。”
清秀白晰的脸庞,聪明伶俐的模样,却被一片乌云遮盖头顶,我看不到时下青少年应有的活泼、调皮和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