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瑜|做自己,有迷思!
十多年前,我主讲“生涯规划”,问到学员“成功”的定义,多数回答:像王永庆、郭台铭、张忠谋,或殷琪等,最近却听到不一样的答案了。
“做自己!”斩钉截铁的3个字,让我大吃一惊,什么叫做“做自己”?好奇地再问下去,大伙儿的答案就有些模糊了,有的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的说:“就不要管别人的想法啊!”
父母做自己?
父母这一辈多数是延续家族的期待,按照长辈栽培的方向懵懂前行,待成年后回头一望,发现原来是踩著爸妈的影子,完成爸妈的梦想,那──自己在那里?
瑞士心理学家容格说过:“每个人都有两个生命。首先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常常从40岁开始。”
显然40岁前多数为他人而活,多少有些“失去自我”“迷失自我”,40岁之后则心智渐开,历练更多,清楚如何做自己。
然而针对十多岁青少年儿女嚷着“做自己”,爸妈又如何去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