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局经理“包山包海” 百年邮局人情味浓
走过近百年的马来高脚屋邮政局,提供的不止是服务,更像是附近居民聚集的一个“老地方”,大家到此也会互相寒暄,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报道:陈佩丝
摄影:高建业
走过近百年的马来高脚屋邮政局,提供的不止是服务,更像是附近居民聚集的一个“老地方”,大家到此也会互相寒暄,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这间高脚屋邮政局是坐落在瓜雪镇和依约镇之间的武吉罗丹(Bukit Rotan),百年来都保留着高脚屋的古早建筑原貌,提供居民邮政服务。
它坐落在甫提升的54号公路旁,后方有座精致和艺术品级的印度神庙,同条道路上还有一间清真寺。
1920年代所建设
据了解,这间邮政局是在1920年代所建设,有人指邮政局的前身是座警察局(早年称为Rumah Pasung),后来才改建为邮政局。


值得一提的是,邮政局多年来虽曾经进行维修的工作,但依旧保持着当年高脚屋建筑风貌,无论是地板、门及窗都是木制,门和窗还是旧时的“对开式”设计。



走入邮政局,必须在外脱下鞋子,邮政局内禁止穿鞋入内,而且只有一个服务柜台。

在无需领取轮候编号的情况下,到来的访客都很有秩序的排队,等待员工处理事宜。
这里,不仅是间邮政局,也是当地居民“嘘寒问暖”,缅怀过去情谊的老地方,大家对它仿佛有着深深的情怀。


经理与村民熟络
这间独一无二的邮政局内,仅有一名分局经理凯鲁。

在这里,他负责“包山包海”,处理所有的访客需求,而且邮政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几乎提供所有的邮政服务。
凯鲁(42岁)接受《大都会》社区报记者访问时指出,他在此邮局工作已长达3年多,一开始的时候会比较不习惯,毕竟邮局内只有他一人,没有其他的同事,跟以往在其他邮局情况不同。

他说,不过日子久了,就慢慢开始和前来办事的村民熟络,建立了一份情谊,都会互相问候。
“邮政局每天迎来的民众大约有30至50名,包括巫裔、华裔及印裔等,而且有不同年龄层的人,有些民众还特地从本查阿南、依约、而揽及丹绒加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