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贩运(四)| 儿童陷人贩子魔掌 沦商品 变摇钱树 遭性侵虐杀
马来西亚被认为是全球人口贩运的来源国、中转站和目的地,连儿童也无法幸免,被人贩子当作是“商品”来售卖和牟利。

报道:傅思敏、李佳憓
摄影:谭湘璇、黄玲玲
马来西亚被认为是全球人口贩运的来源国、中转站和目的地,连儿童也无法幸免,被人贩子当作是“商品”来售卖和牟利。
根据内政部反贩卖人口理事会(MAPO)的资讯,人口贩运除了性贩运、强迫劳动、器官贩卖,也包括贩卖婴儿。
在马来西亚2001年儿童法令,18岁以下被定义为儿童。因此,政府和非政府组织(NGO)经手的儿童个案都是17岁以下的受害者。

马来西亚儿童之声福利协会(SUKA)项目协调员希西尔透露,该协会在庇护所曾经手的个案,其中一宗是只有1个月大的婴儿。

“我们也曾处理过5个月大婴儿的个案,还有怀孕的母亲来到庇护所后分娩,还有一些5岁、7岁儿童的个案。”
她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说,这些个案一般上是性剥削案件和劳工贩运案件的受害者;还有一部分受害者则是先当作劳工贩运,之后又被性贩运。
“大部分被剥削的孩子都是被性剥削或强迫劳动。”
男婴出世数天就被贩卖
妇女力量组织(Tenaganita)曾处理一个男婴出世数天就被贩卖的案件。
妇女力量组织执行长葛若琳说,在该案件中,一名男代理人在2018年开始从事贩卖婴儿的勾当,在全马各地以1万5000令吉至3万8000令吉售卖超过300名婴儿。

“代理人通过认识养父母和生母的中间人,在婴儿出世才7至8天,安排卖给养父母。
“买家(即养父母)是一对已婚夫妇,结婚12至13年还没有孩子。婴儿亲生母亲则是没有经济能力照顾孩子。”
葛若琳表示,这对养父母支付了4万7000令吉给代理人,因为他们被告知需要支付一大笔费用,才能在相关机构办理领养程序。
亲生父母及养父母都被蒙骗
葛若琳补充,在代理人和中间人的欺骗下,亲生父母和养父母都不知道婴儿是被买卖。
她说,这起案件发生5个月后才被警方揭发,当时警方正在寻找曾经接触过代理人的中间人,顺藤摸瓜联系上养父母后,才揭发真相。
她表示,此案被揭发时,婴儿已经5个月大,被送往妇女力量组织位于槟城的庇护所照顾。婴儿在庇护所中待了约16天,由妇女力量组织协助养父母到社会福利局办理正式的领养程序。
她指出,两名犯罪者都已经被控上庭。
相关文章: